聯系我們
版權所有:? 2017瑞豐動力集團有限公司
紀念抗日戰爭勝利 80周年閱兵活動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
今日,天安門廣場前,軍樂鏗鏘,步伐堅定,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,既是對那段浴血奮戰歷史的深情回望,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國捍衛和平的堅定決心,愛國之情在每個人心中澎湃激蕩。
80年前,當中華民族以3500萬同胞的犧牲為代價,終于將侵略者趕出家園時,那勝利的號角里,不僅回蕩著先輩們“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”的不屈,更鐫刻著一個民族從沉淪中奮起的倔強。80載春秋流轉,硝煙早已散盡,但那段山河破碎、浴血抗爭的歷史,始終是照亮我們前行的精神火炬,提醒著每一個中國人:自強,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,更是對未來最硬的底氣。
回望14年浴血奮戰,從楊靖宇將軍胃里只有樹皮草根的堅守,到趙尚志率隊在白山黑水間的游擊;從四行倉庫八百壯士“人在陣地在”的吶喊,到滇西遠征軍踏過野人山的決絕……無數平凡的中國人,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比長城更堅固的民族脊梁。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,卻用“我以我血薦軒轅”的赤誠,詮釋了“自強不息”的千鈞分量——當一個民族的每一份子都不愿做亡國奴,當“茍利國家生死以”的信念融入血脈,再強大的侵略者也終將被拖入人民戰爭的汪洋。
80年后的今天,硝煙的痕跡已淡,但“自強”二字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。曾經,我們在工業、科技上的落后,讓“落后就要挨打”成為慘痛的教訓;如今,面對國際競爭的暗流涌動,面對“卡脖子”技術的圍堵,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啟示依然滾燙:真正的安全感,從來不是別人的施舍,而是自己的鍛造。從“兩彈一星”的橫空出世到“嫦娥”探月、“天問”落火的跨越;從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到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,一代代中國人接續書寫著“自強”的新篇,這正是對80年前那段歷史最有力的回應——我們不再是任人欺凌的民族,我們用實力告訴世界:中華民族有能力在時代浪潮中站穩腳跟。
“歷史的接力棒,終究要交到新一代手上。”站在8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,我們這代人的“自強”,或許不必再面對槍林彈雨,但同樣需要直面時代的考題。是在實驗室里為技術突破熬紅的雙眼,是在田野間為糧食安全流下的汗水,是在崗位上把“中國制造”變成“中國智造”的執著,更是在平凡日子里對“家國”二字的堅守。就像先輩們用抗爭證明“中國人不好惹”,我們要用奮斗證明“中國人了不起”——這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動: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,精進每一項技能,扛起每一份責任,讓個人的成長與民族的復興同頻共振。
我輩當自強,不是一句空洞的誓言,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。它意味著:記住先輩的犧牲,更要活出他們未竟的期待;敬畏歷史的沉重,更要把這份沉重轉化為前行的動力。80年后的今天,讓我們以自強為筆,以奮斗為墨,在民族復興的畫卷上,寫下屬于這一代人的答案——這,才是對80年前那場勝利最深刻的紀念,才是對“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”最好的告別。